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更新时间:2019-05-19 16:39:17作者:王新老师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天津市部分区2018~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六校联考
高二语文参考答案
一、
1.C【A 曲线q? 瞌睡 B 针灸 庇祐b? D 废弛 契诃夫(h?)】
2.A【纷纷扬扬:形容雪、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或者形容消息、流言广为传布。沸沸扬扬:形容人声喧扰,议论纷纷。邈远:指年代久远,历史悠长。幽远:深远,远而幽静。登陆: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,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;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。登录:登记,注册。】
3.B【A成分残缺。“涵盖”主语应是“承诺书”,“将成为”的主语应该是“诚信档案”。C递进不当。D句式杂糅,可去掉“在作怪”。】
4.D【①“晦”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。③指代陶渊明、谢灵运。⑤与后代科举的“秀才”含义不同。⑥战国。】
二、
5.C【A“现实的人生社会是背离道、背离自然的“错,原文“常常是”。B“丰富而灿烂的自然之美”是在唐代呈现的,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开启了自然之美的画卷。D“唐诗赖以形成的精神氛围发生了彻底的改变,后世理解唐诗就非常难了”错,原文“许多精神氛围发生了改变”“增加了理解唐诗的难度”。】
6.D【A先提出中心论点,再论述自然精神。B应为“山水诗”,且证明其山水诗在深远幽静中具有的深邃空趣。C是对比论证,不是类比论证。】
7.A【A项,逻辑错误,由“自然精神来自于道家思想,唐诗具有自然精神”推导不出“道家思想在唐代的精神氛围中占主要地位”,可以说一定程度上说明道家思想在唐代占有重要地位。】
三、
8.D【“让”应解释为“辞让”,避王位】
9.D【A项,前一个“其”,代词,它;后一个“其”,副词,表反问语气,难道、怎么。B项,前一个“以”,介词,用、拿;后一个“以”,原因。C项,前一个“之”是助词“的”;后一个“之”是动词,去往到。D项,两个“乎”都相当于介词“于”,表示引出对象。】
10.A【本题画线句子中,“者……也”表判断,“者”后应断开,排除BD两项。再比较AC两项,“竹”是名词,在句中做主语,“之”用在主谓之间,取消句子独立性,“夫竹之为物/柔体而虚中”意思是竹子作为一种植物,体态柔弱,当中还是空的,而“夫竹之为物柔体”则解释不通,故排除C项】
11.C【顺序应为“乡试”“会试”;顺序应为“状元、榜眼、探花”】
12.C【“子思”“曾子”颠倒了】
四、(22分)
13.(8分)
(1)这的确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,我又怎能不为他高兴呢(或“我又怎能不欣赏他呢”)?【“是”,这,1分;“诚”,确实,的确,1分;“安得”,怎能,1分;“之”代指他,译为“此”亦可,1分】
(2)既然这样那么黄中立从竹中取来含义来命名他的亭子,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,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?【“然则”,这样那么,1分;“诸”相当于“之于”,1分;“徒”,类,这些人,1分;“苟然”,随便这样,1分】
14.(8分)
(1)颔联描绘了黄昏时分在多景楼上所见的色彩鲜明、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(2分)。“浮”和“入”两个动词分别写出了波光云影中显现碧瓦红楼,霞光山色掩映着黄昏远天(1分)。化静为动,赋予动感(1分)。
(2)尾联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(1分)。表现了作者老境渐至,离乡宦游,征尘满衣的一丝感伤,但更多的是对高飞鸿雁的歆羡,表明作者并未放弃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,体现出作者不安于现状,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(2分,只答感伤或歆羡,只能得1分)。
15.(1)悟已往之不谏(2)舸舰弥津(3)有所希冀(4)隔叶黄鹂空好音(5)吞声踯躅不敢言(6)侵晓窥檐语(7)奈何取之尽锱铢(8)大块假我以文章(9)芙蓉泣露香兰笑
五、
16.AC【A“便于读者更形象地认识事物的特征”不对,这里是平实的说明,没有形象的表达效果;C“叙述”错,这里没有采用叙述的方法;】(每个2分)
17.①运用比喻、对比、拟人等手法。生动形象地塑造了震柳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形象(答出任意一个修辞并解说,均可以得2分)。②行文长短结合(整散结合),错落有致,增强了气势,更有感染力。③通过揭示百年震柳艰难的生命历程,塑造震柳历经磨难顽强不屈的形象,表达作者对它的赞美之情。④动词使用准确生动,叠词生动形象,表现震柳曾经历的苦难和慢慢挺立的顽强。⑤结构上,照应上文“地震不能折断一株柳”,为后文突出震柳的精神品质做铺垫。【每点2分,以上七点答对任意三点即可】
18.①说明原因,补充交代。本段介绍柳树的习性和特质,对震柳能战胜灾难、顽强存活下来的原因作进一步补充交代。②丰富内容,增添文化内涵。文章引述与柳树相关的习俗、诗句、传说等,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,文学性趣味性更强。③照应上文,点面结合。上文集中写震柳,本段则对柳树作总体介绍,上下文点面结合(或“联想”),相互呼应,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。【每点2分,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。如有其他答案,只要言之成理,可酌情给分】
19.①莫忘历史。震柳作为“活化石”,向后人诉说一百年前那场巨大的悲剧和不能忘怀的历史。②坚韧顽强。告诉后人,面对灾难不要灰心丧气,而应坚韧不拔,顽强坚守。③生命可以创造奇迹。启示后人,生命具有惊人的力量,她可以创造奇迹,拥有生命就会拥有希望和未来。【每点2分。意思对即可。如有其他答案,只要言之成理,可酌情给分】
六、
20.憨;俏;勇;慧【每两字1分,共2分】
21.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【1分】
22.【人物选的确实是判词中的,1分;事件和人物匹配,1分;事件叙述逻辑清晰完整,2分。共4分】
①探春勇斗赵姨娘
凤姐小产,家中事情由李纨和探春管理。赵姨娘的兄弟死了,探春按惯例给二十两赏银,赵姨娘不满,探春坚持原则,并痛斥赵姨娘说她“没有脸面”和“忘了根本”。平儿说“如今请姑娘裁夺,添加些也是可以的”,遭探春拒绝,并把爷儿们每月上学多领的八两银子也一概免了。(第五十六回)
②钗黛互吐剖心语
黛玉生病,宝钗前来探望,宝钗的百般体贴让黛玉感激不已,黛玉向她说了先前以为她心里藏奸,后来因宝钗没有当着众人说她读《西厢记》《牡丹亭》而心存感激的话,并说自己无依无靠的苦衷。宝钗亦说自己虽有哥哥母亲,只是略比你强一点,也算是和黛玉同病相怜。(第四十五回)
③探微恙互看金玉
宝钗生病,宝玉前去看望。宝钗要看宝玉之玉,只见正面写着通灵宝玉,下面有“莫失莫忘,仙寿恒昌”,反面写着“一除邪祟,二疗冤疾,三知祸福”。宝玉也要看宝钗的金锁。上面写着“不离不弃,芳龄永继”。莺儿说是癞头和尚送的,觉得这几字和宝玉的像是一对。宝钗没等她说完就把她支开了。(第八回)
④元春省亲
元春被封为贵妃,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。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,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。元宵节之日,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,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。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,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,以示庆贺。(第十八回)
23.示例:①语文的魅力在哪里?②语文是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场③中学阶段是人生最关键的读书期/中学阶段应尽可能地多读书。【每空1分】
试题分析: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,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,以及语意的提示,如第①空注意后文“语文的魅力”,第②空注意后面的“场”,第③空注意后文“书籍来充实”。
七、
参照高考阅卷标准
【审题指导】
这是任务驱动型作文。此题的任务是“这三个人,你更欣赏谁?”“更”是说三人都值得欣赏,优中选优,选择一个;“更”是“权衡”,最好有比较。
首先必须分析出三则材料的含意。第一则材料:出身于音乐世家而今成为美国证券界风云人物的苏珊,虽后悔选择,但仍要做好正在从事的工作,为了工作舍弃爱好,这是一种责任,有了责任感就会自觉地做好工作;荆青放弃了不喜欢的工作,从事热爱的建筑工作,并取得优异成绩,说明热爱自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;歌手王杰喜欢并感恩做过的每一份工作,因为他认为人生的每一步都很重要,因为它们丰富了人生的阅历,能帮助自己更好地做好眼下的工作。
此题实际上规定了主要思维方式是:比较思维+因果思维。
切入分45分。
参考译文
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有想从中获得深义的,哪里只为好玩罢了。所以兰花取它的芬芳之义,谖草取它忘忧之义,莲花取它生长在污泥里,却不染上污秽之义。不只是花草树木,(其他如)用玉石做佩饰,用象牙做环圈,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(也是这个意思);有的人拿它比拟美好的德行而自我勉励,有的人拿它警戒志向而自我警示,增进道德,修营功业,对(在)这方面有好处。
会稽人黄中立,喜欢种竹子,是因为取竹有节,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,命名它叫尚节之亭,把它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,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。我见了,很喜欢。
竹子作为一种植物,体态柔弱,当中还是空的,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,因为它有节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、夏天的酷热,遭受霜雪的侵袭,而枝茎不改,叶子不变,颜色依旧青青的,没有变化,有些像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改变的君子一般。的确,里面有什么,就会表现在外面,因为(天赋的真性)常常能表现在形体上。这样,就拿节来说竹子,(否则)又凭什么崇尚竹子呢?
世风衰败,道德沦丧,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。中立有才能还没有被任用,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,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,我又怎能不为他高兴呢?
关于节字的含义,《易经》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,不用向外寻求解释。花草树木的节,确实是枝叶生长的地方,生气聚集在那里,筋脉也汇合在那里。所以得到这个的中和之道,就可以畅旺茂盛,枝条通达,而长成美好的植物;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,就变成流出汁液、生出赘瘤、枝干弯曲的坏草木,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。因此一年中的春分、秋分,夏至、冬至,就是节气;所谓节气,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机。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,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;所谓节操,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,于是有了中庸(的标准)。所以辞让国王之位,这件事是大节,在泰伯那里就做对了,在季子那里就没有做对;守住自己至死不变,也是大节,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,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。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,不可固执。选择得不精准,处理得不适当,就不能畅达通顺,而变成流出汁液、生出赘瘤、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。这不就差太远了吗?
《礼记中庸》的注书上说: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,就不致发生困惑。平日有所研究,有朝一日遇到事,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。既然这样那么,黄中立从竹中取来的含义来命名他的亭子,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,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