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-
2019-05-20
更新时间:2019-05-19 16:56:32作者:李一老师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2019-05-20
前不久,教育部公布了《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》(下称《意见》),再次明确小升初“免试、就近入学”的原则,并强调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。可《意见》出台后,春节期间不少孩子们仍在辛苦地上特长班,忙于各种补习。(2月6日中国之声)
“小升初”新政出台,却难给“补习风”降温,在我看来,这并非意外。要让孩子免于上特长班之折腾,仅靠一纸《意见》,显然还不够。
首先,《意见》能否得到执行,公众仍在观望中。其实2006年新修订的《义务教育法》就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、免试入学,可该规定并没得到很好落实,基于此,有些家长难免会对“小升初”新政的效力惯性存疑。
这种对政策失灵的担心不乏道理,在目前的教育管理语境中,“权力择校”恐难以避免,而学校也难拒绝上级部门布置来的“条子生”。而在此疑虑下,送孩子继续上特长班,自然也成了不得已的法子。
其次,我国各校、各学区存在事实上的办学质量、条件差异,实行“单校划片入学”或“多校划片入学”,并未改变个中差异,在此情景中,就算严格落实“小升初”新政,也可能出现两类择校:一类是政府允许的特长择校,根据《意见》,到2016年特长择校将控制在5%,虽说特长招生名额在减少,可这不妨碍一些家长让孩子上特长班积攒筹码。另一类是有经济实力的家长买学区房择学区。
再者,“小升初”新政只是教育政策“面”上的一个“点”。如果没有评价机制的联动改革,中小学(微博)生的负担很难减轻。正因“应试”的根深蒂固,中小学生才过早地陷入“题海”。
因此,在严格遏制权力择校,落实“小升初”新政之外,还必须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,缩小学校的办学质量、条件差异,这关键在于转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式,不能再延续传统的“锦上添花”式拨款模式。